本报讯(记者康艳)秋季新学期是“双减”实施意见落地后的首个学期,9月8日,记者在市三中看到,下午4点半,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,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走进面塑、剪纸、射击等拓展课教室,开始他们的兴趣之旅。市三中副校长秦永哲说:“学校作为‘双减’主阵地,将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,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。包括开设48门拓展课、体育模块化教学,以及开辟开心农场,加强劳动教育。”
一团团平淡无奇的泥巴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一个红军小战士、一座烈士纪念碑,甚至是一个红军爬雪山的场景……这是市三中路和平泥塑课堂上正在进行的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。路和平是一位民间泥塑艺术家,并不是市三中的老师,他是学校请来为孩子们上课的。早在2019年,市三中便开始尝试与金昌市综合实践基地、金昌市民间协会以及金昌市轮滑俱乐部等合作,聘请专业人士来为孩子上课外拓展课,目前已和近20家社会团体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,其中,市民协在该校挂牌成立了实践基地。“我们拓展课开设科目共48门,有剪纸、面塑、创意编程、武术、轮滑等,七八年级34个班全员参与。上学期是一周一节,这学期为落实‘双减’政策,调整为一周两节。”秦永哲介绍说。
7月13日下午,市三中结合“双减”政策召开了体育选课规划工作会,决定开设田径、篮球、排球、足球、健身操、羽毛球等体育模块,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选课,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至少两个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技能。此种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,实行走班制教学模式,打破了一个班学生不论是否喜欢这个项目,都必须要学的界限。秦永哲说:“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、能发挥特长的体育项目,通过一至两个学年的不间断学习,完全掌握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,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。”
让学生体验传统劳动,感受劳动艰辛,形成热爱劳动、尊重劳动成果的观念,是市三中特色劳动教育基地——开心农场建立的初衷。为此,学校分别在操场的西北边和车棚北面开辟了大小十几块蔬菜、花卉种植基地,供学生实践体验,开展劳动教育。同学们根据蔬菜作物生长的规律和时令,在专业种植员和生物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开心农场的翻地、除草、种植、施肥、浇水、采摘等系列活动。“这种教育方式,更重视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获取学习的热情和动力,相信‘双减’之后,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会更突出。”秦永哲说。